|
|
硅灰石礦床類別及實例 |
來源:中國粉體技術網 更新時間:2013-05-30 16:15:00 瀏覽次數: |
|
|
硅灰石礦床按其成因可分為三類。
1.夕卡巖(接觸交代)型礦床
該類礦床產于酸性侵入巖體與硅酸鹽類巖層接觸帶中,其形態為層狀,似層狀,透明狀至不規則狀。礦體厚度變化大,礦石的礦物組分由典型的夕卡巖礦物組成,除硅灰石外,有透輝石,石榴石,符山石以及交代殘余的石英,方解石。其規模大,中,小皆有。該類礦床發現早,利用時間長,如湖北大冶小箕鋪及李家灣銅礦伴生的硅灰石礦床等就屬此類。
2.接觸變質型礦床
該類礦床分布在富含硅質的石灰巖(如含燧石條帶或燧石團塊石灰巖)與各類侵入巖體接觸帶附近。礦體形態主要取決于原巖產狀和侵入體的形態,一般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礦石礦物組成簡單,由硅灰石,石英,方解石排列組合而成。礦床規模大,中,小皆有。該類礦床國內外均有發現。我國吉林省磐石縣長葳子硅灰石礦床就屬于這類。
3.區域變質型礦床
該類礦床主要產于古老的區域變質巖層中,為同生變質作用所形成。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礦石礦物組分簡單,為硅灰石—石英—方解石型。礦床延長和延深較大,儲量可達數百萬噸。
礦床實例:
1.吉林梨樹大頂山硅灰石礦床
花崗巖侵入石炭系石嘴子組燧石條帶大理巖中形成了該礦床,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礦石主要由硅灰石,方解石,硅質團塊組成,其次為透輝石等,硅灰石含礦率50~80%,呈集合體產出,常為塊狀,團塊狀,條帶狀。硅灰石晶體以針柱狀,纖維狀,放射狀為主,一般長1~3cm,最長10~20cm。礦石中主要有害礦物為CaCO3,Fe2O3。硅灰石中主要化學成分CaO,SiO2的總含量占90~97%。礦石類型可按風化程度,分為風化礦石和原生礦石兩種;按結構構造,可分為塊狀,團塊狀,環帶狀,條帶狀四種。
2.吉林磐石長葳子硅灰石礦床
礦區地層主要為中石炭系磨盤山組和上石炭統石嘴子組的海相硅酸鹽沉積巖,包括頁巖,粉砂巖,硅質灰巖和燧石條帶灰巖,部分為白云質灰巖等。它們常呈互層狀產出,厚達1000m以上,燕山中期巖漿巖兩次侵入穿切和分隔了中上石灰系以硅酸鹽巖為主的地層,形成了接觸熱變質硅灰石礦床,主礦體埋深距地表不足100m。礦區從南至北有五個礦帶,其中以Ⅱ礦帶規模最大。礦體中硅灰石含量50~90%,呈白色,多纖維狀,柱狀產出,晶體細小,一般長度在0.1~0.5mm左右,長寬比約在5:1~10:1之間。礦石構造以塊狀為主,次為斑雜狀或含硅質團塊,以及條帶狀構造等。
Ⅱ礦帶礦石為致密塊狀構造的品位一般較富,也見有團塊狀,條帶狀構造;礦石結構有粒狀變晶、花崗變晶、纖維柱狀變晶、放射狀變晶及斑狀變晶等。礦石礦物成分主要為硅灰石、脈石礦物以方解石、石英、透輝石為主,含少量片沸石、石榴子石、磁鐵礦、黃鐵礦、磁黃鐵礦及黃銅礦。硅灰石多為三斜低溫硅灰石,極少數為假硅灰石,呈白、灰白或淡粉色;晶體為他形—半自形,多呈纖維狀、針狀、柱狀產出,除少數在礦石中呈定向排列外,大部分排列無序;晶體粒度細小,一般長度為0.1~0.5mm,部分可達十幾至幾十毫米,長寬比約5∶1~10∶1。
礦床礦石質量優良,品位高,平均含礦率78.10%;礦石化學成分比較穩定。硅灰石的形成主要是硅質灰巖受侵入體熱力作用重結晶的結果,沒有大量新物質的帶入,有害雜質含量低,其中:SiO2 47%~58%,CaO 38%~47%,Al2O3 0.2%~1.07%,MgO 0.63%~1.55%,Fe2O3 0.06%~0.24%。礦區內礦石風化深度一般為2~3m,原生礦在長期酸性雨水的淋濾下,可分解為CaCO3和SiO2,使礦石品位降到18%~30%。該礦床規模為特大型,是中國硅灰石主要產地之一,產品以原礦石為主,遠銷德國、日本等地。
3.湖北大冶小箕鋪硅灰石礦床
礦區地層由下二疊系棲霞組中上部含燧石結核和條帶灰巖與厚層灰巖互層組成。燕山期陽新侵入雜巖體的侵入,使呈捕虜體產出的石灰巖幾乎都發生了夕卡巖化,在部分地段形成了硅灰石礦體。
礦石礦物組成主要為硅灰石(含量50%~75%),脈石礦物主要有石榴子石(含量10%~20%)、透輝石(含量5%~10%),含少量方解石、蛋白石、石英、綠簾石、符山石等,并含有斑銅礦、黃銅礦、黃鐵礦等金屬礦物。硅灰石呈白色,部分為灰、棕色,晶體多為長柱狀、放射狀、纖維狀及束狀集合體,長一般為1~10cm,有的可達80cm,個別達150cm,短的僅1mm,屬三斜低溫硅灰石。礦石結構一般為粗粒纖維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或部分為斑雜狀或團塊狀構造。礦石化學成分中SiO2平均為50.23%、CaO平均為44.9%,除部分礦石Fe2O3含量大于2%外,其他雜質含量較低。
|
|
資料下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