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發改革印發《山西省“十三五”新型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將聚焦煤系高嶺土、新型耐火、新型建筑、特種玻璃、新型陶瓷等發展方向,布局建設節能保溫泡沫陶瓷、粉煤灰制備高效節能陶瓷纖維及其制品、高性能耐火材料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晉北、晉東、晉東南三大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集聚區。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山西煤系高嶺土深加工產品年產量達到60萬噸左右,居國內第一位,成為全球主要產地。
(2)山西煤系高嶺土材料、化工合成新型材料TDI、新型耐火材料等品種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新能源材料、新型電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納米材料和固廢再生材料等占到山西新型材料行業產值的30%左右。
(3)近五年來,山西形成了以太原、陽泉、呂梁新型耐火材料為重點的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基地等。
二、存在問題
(1)產業鏈條較短,綜合配套能力不強;
?。?)裝備研發落后,關鍵技術受制于人;
?。?)集群優勢不突出,帶動能力不強;
?。?)發展環境不優,推廣應用力度不足。
三、發展機遇
?。?)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為山西新型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環境。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新型材料產業市場規模將可能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
?。?)國家和山西確定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為山西新型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發展需求日益旺盛,為山西新型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新時期,國內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冶金、建材等優勢產業改造提升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將帶動一大批新型材料產品更新換代,高性能功能材料和高端材料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和熱點。
四、總體布局
以科技和產業資源稟賦、原有產業布局為基礎,以市場化配置為依據,以產業集聚發展為方向,依托各類開發區(園區)、基地為依托,發揮大型骨干企業的輻射引領作用,加快形成“一核三板塊”的空間布局。
“一核”,即打造太原都市圈新型材料產業研發和生產核心區,以太原-晉中同城化發展為契機,太原、晉中要充分發揮山西科技創新城、大學城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及人才、技術相對集中優勢,建設成為先進金屬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前沿新型材料產業集群和新型材料產業研發高地。
“三板塊”,即構建三個區域性的新型材料發展中心區,晉北板塊重點是發揮大同、朔州、忻州資源和區位優勢,打造煤系高嶺土、鋁合金、鎂合金、新型建材、化工新型材料產業集群。晉東南板塊重點是發揮長治、晉城發展基礎和優勢,打造特種玻璃、化工新型材料和納米材料產業集群。晉南板塊重點是發揮臨汾、運城產業基礎和優勢,打造先進金屬材料產業集群。
五、重點領域
1、先進金屬材料領域
(1)鎂合金材料
依托太原和運城兩大鎂合金材料產業基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區域金屬鎂資源,打通鎂合金深加工關鍵環節,重點發展鎂合金新型材料及其制品等深加工產業鏈,提升“白云石-原鎂-鎂合金-高品質鎂合金產品”產業鏈。
(2)鋁合金材料
依托南部、中部和西部鋁產業基地,以發展汽車鋁合金零部件和建筑鋁合金結構件為重點,聚集下游鋁加工和應用推廣企業,打造鋁土礦-煤炭-電力-氧化鋁-電解鋁-鋁材加工的產業鏈,重點推進高性能鋁型材、鋁板帶、箔材、壓鑄件項目建設,實現產業發展由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競爭轉換。
(3)半導體材料
培育新興企業,以高純度、大尺寸、高均勻性、高性能、低成本、多功能和集成化為方向,培育發展集成電路及半導體器件產業應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碳化硅、氮化稼、砷化稼、金剛石材料等新型硅基材料,大幅度提高原有硅集成電路的性能。
2、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
聚焦煤系高嶺土、新型耐火、新型建筑、特種玻璃、新型陶瓷等發展方向,布局建設節能保溫泡沫陶瓷、粉煤灰制備高效節能陶瓷纖維及其制品、高性能耐火材料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晉北、晉東、晉東南三大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集聚區。
(1)煤系高嶺土材料
發揮山西省全球主要煤系高嶺土資源產地優勢,建設晉北煤系高嶺土材料產業基地,積極開發高嶺土深加工產品,著力提升高檔高嶺土品質,實現煤系高嶺土深加工多元化、精細化。依托忻州金宇及金洋等骨干企業,加快煤系高嶺土新型煅燒工藝開發與關鍵設備產業化,在進一步提高造紙涂布級和涂料級超細煅燒高嶺土品質的基礎上,重點開發醫用超細煅燒高嶺土、玻璃纖維用煅燒高嶺土、催化劑用煅燒高嶺土和聚合物用改性煅燒高嶺土等產品。支持煤矸石高嶺土活化產品在各行業中的推廣應用,鞏固涂料、造紙、橡膠、陶瓷等消費領域產品領先地位,拓展乳膠、工程塑料、醫藥等新興領域應用產品,提高其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與中國日化所、應用行業等科研力量結成開發聯盟,培育整體技術解決方案的供應能力,加快技術標準的提升和新產品標準的制定,重點攻克超白、改性等煅燒高嶺土深加工關鍵技術,鼓勵發展10萬噸級以上節能型超細煅燒高嶺土生產工藝。
(2)新型耐火材料
發揮山西高鋁耐火粘土資源優勢,打造陽泉、呂梁兩大新型耐火材料產業基地。依托盂縣西小坪公司、方山縣恒亞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大力發展均質料、電熔改性料、轉型料等優質合成原料,重點發展鎂鈣質、鎂鈣鋯質等不銹鋼用綠色耐火材料,碳化硅質、氮化硅質、氧化鋯質等煤化工用高溫、耐磨材料,陶瓷纖維等建材行業用高性能耐火材料,全面推廣無鉻耐火材料,實現耐火材料質量、品位和附加值的提升。支持研發引進生產焦爐、高爐、熱風爐用長壽節能環保耐火材料生產工藝,采用均化調制、除雜提純、改型改性等先進技術,重點利用煤矸石、粉煤灰、鋁礬土等資源推進莫來石均質料、高性能耐火材料、磨料、環保型不定型耐火材料等項目建設,形成從礦山開采、原料合成、制品研發、規模生產到整體服務的完整產業鏈。
(3)新型建筑材料
加快建材企業與建筑企業深度融合,以節能、節材、環保和標準化、模塊化要求生產多功能復合墻板、樓板、樓梯、管廊等建筑部品部件,推進建筑工業化和建材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適用于建筑節能、綠色建筑的高效保溫防火材料、自保溫砌塊、高密封性保溫性門窗材料、環保裝飾裝修材料產業,重點推廣難燃聚氨酯保溫材料、CL結體體系、外模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系統等,促進綠色建材的生產和應用。加強高性能混凝土的開發應用,開展各種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制備與應用研究,推進C60以上混凝土在工程建設的應用。提升化學建材品質,重點推廣大口徑塑料管道、新型防火材料和建筑涂料。發展適用于海綿城市建設透水磚、透水瀝青材料、透水水泥混凝路面材料。推進粉煤灰、煤矸石、脫硫石膏、建筑垃圾、共伴生礦等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和再生利用。
(4)特種玻璃材料
依托呂梁、長治特種玻璃產業基地,發揮利虎玻璃、長治玻璃產業集群的輻射帶動作用,重點發展汽車安全玻璃、功能性建筑玻璃、醫用玻璃、家電面板玻璃等深加工產品和電子、光學特種玻璃。以滿足建筑節能和太陽能利用等領域為目標,培育在線低輻射鍍膜玻璃、光伏超白玻璃、太陽能光熱發電反射鏡玻璃等特種玻璃產品。以智能電子產品需求為契機,大力研發超薄玻璃,支持發展電子信息用屏顯玻璃基板、汽車和高鐵等用風擋玻璃基板,提高深加工水平和產品附加值。發揮骨干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延長玻璃精深加工產業鏈,鼓勵推廣采用富氧燃燒和玻璃熔窯余熱發電等技術,加快提升現有浮法玻璃生產工藝技術水平。重點推進各類汽車安全玻璃、LOW-E低輻射鍍膜玻璃、太陽能光伏玻璃、建筑用鋼化玻璃項目建設,打造全國品質優、技術先進的特種玻璃精深加工基地。
(5)新型陶瓷材料
依托朔州、忻州、晉城和陽泉產業集群,重點發展耐腐蝕、耐高溫、耐磨和耐酸堿陶瓷材料,加快發展多孔陶瓷、蜂窩陶瓷、高(中)鋁耐磨球和泡沫陶瓷等高性能陶瓷材料。積極發展氮化硅和碳化硅陶瓷材料,日用半透明度高陶瓷和超薄型、大尺寸、藝術化建筑陶瓷材料和無污染石油壓力支撐劑、復合陶瓷薄板和裝飾保溫陶瓷材料。推廣使用節能環保新型窯爐,加快開發高純超細陶瓷粉體制備技術,高強低密度石油壓裂支撐劑技術及裝備,大幅提高陶瓷產品質量和檔次。
3、高性能復合材料領域
瞄準新型纖維、樹脂基和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研發推廣,加快石墨纖維產業化項目建設,打造太原、大同兩大新型纖維材料產業集聚區。
(1)新型纖維材料
充分發揮太鋼集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三元炭素、晉投玄武巖等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大力開發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高速列車、風力發電、壓力容器、建筑補強和高壓輸電等領域的應用產品。積極開發高性能玻璃纖維、連續玄武巖纖維、硅酸鋁陶瓷纖維、石膏纖維(晶須)和粉煤灰纖維及下游產品,以及蛋白質再生纖維系列產品、洋麻纖維和大麻纖維產品、新一代明膠纖維,鼓勵發展其他天然生物纖維、功能性纖維、差別化纖維、綠色環保型纖維等新型纖維產品,推動高端碳纖維的工程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積極開展聚丙烯腈(PAN)-PAN原絲-碳纖維及短切碳纖維-預浸料或預制件-復合材料零件-最終應用的全產業鏈技術攻關,加快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向規?;⒏咚教炕?、高端制品發展。重點推進石墨纖維產業化、T800級聚丙烯腈碳纖維產業化、玄武巖連續纖維及后制品加工項目建設,打造從基礎原料、復合材料到制品構件的碳纖維完整產業鏈。
(2)樹脂基復合材料
堅持以大比強度、高減重效率、強抗熱載能力、低成本、結構功能一體化的發展導向,加大對碳纖維、芳綸纖維等高性能增強體和環氧、雙馬、聚酰亞胺等多功能聚合物基體的研發力度,加快發展高性能復合材料、長纖維和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材料、熱固性樹脂基復合材料,重點發展應用于新能源、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海洋工程等領域的高性能復合材料。
(3)陶瓷基復合材料
重點研發和擴大應用“碳-氮”化物復合陶瓷、自增強碳化物陶瓷、自增強氮化物、硼化物陶瓷、纖維增強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氟化物等高性能結構型陶瓷材料。加快發展化學及物理敏感性多元復合陶瓷傳感器、壓電復合陶瓷、熱電復合陶瓷,以及集導電、蓄熱等于一體的太陽能領域陶瓷等功能型復合陶瓷。
4、前沿新型材料領域
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納米材料、石墨烯材料、智能材料等領域的重大技術攻關,拓展產品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工程、微機械系統、精密加工等行業的應用范圍,集中布局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前沿新型材料產業集中區。
(1)納米材料
依托蘭花華明等企業,重點發展納米碳酸鈣、納米氧化鋅、納米二氧化硅等產品,積極開發橡膠、塑料、硅膠、油墨用納米碳酸鈣和水性涂料助劑等多元化、功能化、專業化產品。推廣低成本、高比強、高比模和高穩定性的納米材料,發展高附加值應用產品和高技術含量的納米終端材料產品,拓展納米材料在建材、能源、涂層、生物醫學、環保等領域的應用。重點推進納米粉體、新型納米材料項目建設,建成在全國具有知名度的國家級納米材料基地。
(2)石墨烯材料
依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晉能集團、三維集團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著力開發大面積單晶石墨烯高效工業制備技術,推進超級電容器、觸摸屏、結構材料等石墨烯下游領域的技術研究。突破石墨烯導熱薄膜、石墨烯儲能-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技術等石墨烯關鍵制備和應用開發技術,推進高性能材料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3)智能材料
以滿足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工程、微機械系統、精密加工等需求為目標,培育發展壓電材料、形狀記憶合金、電致伸縮材料、磁致伸縮材料及某些智能高分子材料。以功能特殊化、復合化、性能極限化以及結構微型化為方向,積極開展高溫壓電材料、細晶粒壓電陶瓷、無鉛壓電陶瓷材料的技術研究。以高效應用于裝備制造工程為目標,推動開發大應變、大驅動力、高響應速度、成本低,且性能穩定的新型記憶合金材料。
(4)新能源材料
依托中硅高科、同煤集團、大同協鑫、潞安集團、晉能集團、中電二所等骨干企業,重點發展晶硅和薄膜為主的太陽能電池材料,開發高比功率、功率型和容量型新能源關鍵產品,拓展產品在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領域的應用。重點研究薄膜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卷繞式聚合納米固體電池和管式膠體電池,特別是大型動力密封電池、超電容器等新能源關鍵材料的制備技術工藝,大力開發低成本、高轉化效率光伏電池多晶硅材料產業化技術,重點發展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鈦酸鋰負極材料、超薄型耐高溫聚丙烯薄膜、可金屬化粗化膜、超高方阻金屬化薄膜、聚烯烴微孔薄膜、超級碳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產品。
(5)節能環保材料
依托運城減水劑產業集群,發展防水材料和混凝土外加劑、減水劑等材料。依托新華化工、同煤集團等發展新型活性炭材料。依托孝義金輝兆隆等,發展可降解環保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BSR樹脂生產的可降解塑料袋、以淀粉為原料生產的可降解餐飲用具等。依托高新技術企業,圍繞水處理、水凈化、空氣凈化等環保領域,鼓勵發展增強型中空纖維膜、聚砜膜等高分子膜產品和聚十一酰胺等高性能植物塑料,積極推進規?;a和產業化進程。
(6)其他前沿新型材料
適應產業結構升級趨勢,鼓勵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服務產品創新,進一步加大前沿材料研究和投入,引導發展生物基高分子新型材料、生物基綠色化學品產業、高溫超導材料、耐超高溫復合材料、仿生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等,加強生物醫用材料研究和基礎材料研究等。
專欄2山西新型材料產業重點領域產業鏈 |
鋁合金:煤-電-鋁-鋁合金-深加工板帶棒型材;煤-電-鋁-鋁合金-電子零部件;
鎂合金:原鎂-鎂合金-板帶棒型材;原鎂-鎂合金-壓鑄、鍛件或制品;
釹鐵硼材料:磁體-風電電機-風電設備;磁體-汽車用電機-電動汽車;磁器件-手機部件-手機;磁體-醫療設備;
新型化工材料:重點發展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可降解塑料、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和聚丙烯專用料等;
新型建筑材料:煤-電-電石-化工-建材循環經濟產業鏈;
碳纖維材料:碳纖維-紡絲-織造-加工各種零件;碳纖維-紡絲-聚棒-耐腐工程。 |
專欄3山西新型材料產業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
鋁合金、鎂合金:大規格、大厚板、寬幅、超薄軋制技術;連鑄連軋以及連續軋制技術;微合金高性能鎂合金生產技術,低成本高塑性變形鎂合金生產技術,先進鎂合金壓鑄生產技術,鎂合金大型擠壓設備、模具與特種擠壓型材技術;
釹鐵硼材料:成型+等靜壓變為自動化程度高的一次成型技術;釹鐵硼產品表面保護技術和裝備;重稀土減量化技術;耐高溫、低成本永磁產品技術;
新型化工材料:順丁烯二酸酐為原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技術;礦用聚氨酯合成材料的研究與應用技術;
新型建筑材料:輕質高強、節能隔熱、綠色環保、利廢節材技術;
新型陶瓷材料:功能和結構陶瓷的高溫、耐腐蝕技術;板材的復合薄型化技術;
碳纖維材料:聚丙烯腈(PAN)-PAN原絲-碳纖維及短切碳纖維-預浸料或預制件技術;
石墨烯材料:大面積單晶石墨烯制備技術。 |
六、保障措施
1、擴大對外開放
加快產品和技術創新、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運用政府采購、消費補貼等手段提升新型材料產業的市場開拓能力,全力擴大山西新型材料的市場占有率。針對性地開展新型材料領域的招商引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京津冀、環渤海協同發展,鼓勵和引導新型材料企業加強與跨國集團、省外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資合作,來晉投資或設立研發機構。鼓勵省內新型材料企業走出去,到國外設立分公司或研發機構,更多地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先進經驗,擴大一批新型材料產品和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積極參與新型材料國際合作項目,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開展國際合作。
2、強化政策支持
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認真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稅收政策,對研制國家鼓勵發展的關鍵新型材料實施補貼和進口免稅。充分利用國家和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工業轉型升級等資金政策,重點支持山西新型材料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創新平臺建設、重點領域新型材料產品首批次示范應用、高端附加值應用產品開發推廣等,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撬動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新型材料產業發展特點的信貸管理、信用評級和貸款評審制度,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以上市融資、發行公司債券、信托產品、股權出資等形式籌集資金,支持各類擔保機構加大對新型材料企業及科研機構的融資擔保,形成多元化投融資體系。落實土地供給、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人才激勵等政策,對符合規劃的新型材料重點項目給予優先保障。全面深化電價改革、電力交易體制改革、發用電計劃改革和售電側改革,優先支持擴大新型材料領域直供電范圍,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3、優化發展環境
在新型材料產業項目核準備案、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認定等方面,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除國家或省有明確規定的項目外,精簡審批程序,支持項目盡快落地開工。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按照下限執行,對信譽度好、生產管理水平高、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連續多年合格的新型材料企業,降低監督檢查頻次和產品抽查批次。建立新型材料產業統計制度,為產業發展提供行業分析和政策信息參考。支持民營經濟進入新型材料領域,消除所有制差別,按照“平等準入、公平待遇”的原則,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實行同等的新型材料產業市場準入條件。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粉體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