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鈣屬于無機物,顆粒表面是極性的,親水疏油,并具有團聚性,與有機高聚物相容性差,在高聚物基料中分散不均勻,結合力低,容易產生界面缺陷,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
未經表面改性處理的碳酸鈣作為造紙填料,具有與紙漿纖維的相容性和結合力差、在紙張中留著率低、使紙張的機械強度下降等缺點。因此,碳酸鈣需要進行表面改性才能更好地用于造紙行業中。
碳酸鈣的表面改性工藝主要有干法改性工藝、濕法改性工藝和原位改性工藝三種。一般采用干法粉磨制備的重質碳酸鈣采用干法改性工藝,采用濕法粉磨制備的重鈣采用濕法改性工藝。輕質碳酸鈣采用化學法制備,一般使用原位改性工藝。造紙用碳酸鈣表面改性常用的改性劑主要有偶聯劑、聚合物、無機物等。
1、偶聯劑
偶聯劑是一種兩性結構物質,分子既有親水性的極性基團又有疏水性的非極性基團,能夠將無機粒子和有機物基體通過牢固的界面層而結合在一起。
陳均志等將自制的陽離子型鋁-鋯有機金屬絡合物偶聯劑與輕質碳酸鈣按0.3:100的比例充分混合,在110℃左右反應15~30min,把經過表面改性后的輕質碳酸鈣用于抄紙中。可以改善紙張的耐破度、撕裂度、抗張強度等物理性能指標,提高紙張的物理強度;同時也可提高PCC的留著率。
2、聚合物
聚合物可以定向吸附在碳酸鈣顆粒的表面,形成物理或化學吸附層,從而改進碳酸鈣在有機或無機相(體系)中的穩定性。
吳宣宣利用陽離子淀粉單獨改性PCC填料和陽離子淀粉與硬脂酸鈉復配改性PCC填料,結果表明白度都略有降低,但相差較小,紙張的抗張指數、撕裂指數、濾水性能和填料留著率得到極大提高,且后者優于前者。改性PCC填料可以更好地與纖維結合,因而改善了加填紙張的強度性能和造紙濕部的留著性能。
陳南男等采用三元聚合物體系對重質碳酸鈣進行改性,先使陰離子聚丙烯酰胺(APAM)、陽離子淀粉(CSt)和陽離子聚丙烯酰胺(CPAM)形成聚合電解質復合物,再將其沉積包覆在造紙用重質碳酸鈣的表面,引起填料預絮聚。將改性后的重質碳酸鈣作為造紙填料,與使用未改性的重質碳酸鈣對比,結果發現填料的平均尺度增大,是未改性填料的9倍;紙張的灰分提高了2.2倍(灰分含量16.32%)。由于重質碳酸鈣改性后用于紙張加填,形成填料絮聚體(尺寸約為50~100μm),主要分布在纖維交織形成的空隙中或覆蓋于纖維網絡的表面,對纖維和纖維之間的氫鍵結合較少,所以紙張能保持良好的抗張強度。
3、無機物
碳酸鈣表面pH值高、遇酸容易分解,使其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常用縮合磷酸、硅酸鈉、明礬、鋁酸鈉、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鈦等耐酸無機物來改性碳酸鈣顆粒,以降低pH值,提高耐酸性,拓展其適用范圍。
Lourenco等通過溶膠-凝膠方法,用二氧化硅包覆在輕質碳酸鈣填料表面,完成對輕質碳酸鈣的表面改性。結果表明,與使用未改性的輕質碳酸鈣作為造紙填料的手抄紙相比,在不受影響紙張的結構性能和亮度的情況下,可以得到更好的紙張強度性能。
綜上,對碳酸鈣進行表面改性,可以賦予碳酸鈣以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比如減少團聚性、增加親油性和提高與高聚物基料的結合力等。碳酸鈣改性后用于造紙過程中,可以明顯在不降低紙張強度的情況下,提高碳酸鈣在紙張中的留著率。
資料來源:《梁佳正,盧樂民,梁逸昊,等.碳酸鈣在造紙行業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紙和造紙,2022,41(05):23-29》,由【粉體技術網】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