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烏海市煤基固廢與智能監測技術及示范項目簽約推廣交流會在烏海市科技創新中心舉行。
煤基固廢改良鹽堿地與智能監測技術及示范項目由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烏海市科技創新服務有限公司、內蒙古大糧昌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煤基固廢改良鹽堿地示范區位于海南區巴音陶亥鎮萬畝灘村,試驗總面積2500畝,試驗時間為2024年至2026年,分3期開展應用示范。今年,該項目實施方在萬畝灘村試種了耐鹽堿水稻品種,正在開展鹽堿地改良、土壤監測等工作。
內蒙古工業大學教授、煤基固廢高值化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永鋒介紹,粉煤灰及脫硫石膏等大宗工業固廢亟須實現低碳化、規模化、高質化消納利用,同時中重度鹽堿地由于嚴重返鹽現象導致經濟效益低,難以持續利用。因此,采用該中心研發的多元固廢協同改良鹽堿地技術,可以對烏海地區沿黃流域低洼鹽堿地改良建立工程示范。
基于烏海地區煤基固廢的資源化特性,該項目采用干法風選+磁選一體化裝備實現粉煤灰的梯級利用,選出的微珠、磁珠、鐵精粉、超細粉作為產品,剩余的粉煤灰與脫硫石膏等協同化學改性和定向調控人工造土,利用磁珠制備吸附固化劑實現對固廢中重金屬的富集分離,徹底解決煤基固廢改良鹽堿地可能造成的環境風險。該項目的實施既能實現鹽堿地有效治理,提高耕地質量,增加種植面積,保障糧食產量,又能實現粉煤灰中高價組分回收利用,煤基固廢綠色低碳消納。
該項目主要采用“五位一體化”綜合治理方案,“有價組分回收”可以實現煤基固廢中高價組分的再利用;“抬高地勢”有效防止鹽堿化的侵蝕;“人工造土”將鹽堿土變為優質土,“土壤改良”提升土壤肥力;“在線監測”實時對土壤和大氣環境進行監測,建立長期的監測與管理體系,確保治理效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水肥一體化”可以實現灌溉和施肥自動化控制、節水、節肥、高產。該項目通過多方位綜合治理,可以實現鹽堿地有效治理,提高鹽堿地經濟效益和糧食產能。
資料來源:烏海融媒
|